秦文琛管弦乐作品集

  • 歌手名:
  • 语种:
  • 介质:CD
  • 碟数:1张
  • 发行日期:2009

专辑简介

秦文琛,出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九岁起学习中国民乐。1987年考入了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朱践耳、许舒亚等先生。 1992 年毕业后到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至今。1998年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 (DAAD)的资助由中央音乐学院公派赴德国跟随国际著名作曲家 Nic.A.Huber 教授学习,2001年在埃森国立音乐大学获得了德国最高作曲文凭。
  秦文琛属于中国年轻一代中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涉及了室内乐、交响乐、民乐等。其中,管弦乐作品《意韵》(Yi Yun)(1991)、《际之响》(“Sound from Afar”)(2001)、《交响前奏》(1994)、管乐交响曲《寒鼓》(1996)、室内乐《合一》(1998/99)、《偃月赋》(1993)、《幽歌Ⅱ号》(1990) 等作品分别在德国、美国、日本、台湾举办的七项国际性作曲比赛中获奖。秦文琛的主要作品还有:双弦乐队与打击乐群《幽歌I号》(1990)、《太阳的影子》(1987~)系列作品、唢呐协奏曲《 唤凤》(1996)、管弦乐《五月的圣途》(2004) 、为笙、竖笛和管弦乐队而作的《迭响》(2004)以及室内乐《唤起记忆的声音》(2006~)系列作品等等。
  近十几年来,秦文琛接受了世界众多音乐机构的委托创作。德国Recherche现代乐团、法国L'Ensemble Itineraire、柏林交响乐团、意大利Antidogma欧洲室内乐团、日本东京都交响乐团、德国卡塞尔歌剧院管弦乐团、荷兰新乐团、斯图加特室内乐团、奥地利的Ensemble on Line、瑞士凤凰室内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等70多个国内外知名的乐团在世界范围广泛上演他的作品。其中包括德国北部电台(NDR)、 德国西部电台(WDR)、法国国家电台(Radio France)、瑞士电台、柏林电台(RBB))、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德国巴伐利亚广播电台、奥地利国家电台、德国之声电台(Deutsche Welle)以及“意大利都灵国际艺术节”、慕尼黑“Musica Viva国际音乐节”,“中日北京-东京现代音乐节”, “波恩国际贝多芬音乐节” ,“ISCM国际音乐节”,“荷兰音乐节 ,“亚太音乐节” 、“柏林的三月” 等大量的国际音乐节。

  2005年,秦文琛签约国际著名的 Sikorski音乐出版社。其全部作品由Sikorski代理、出版并向国际推广。

 

乐曲说明    五月的圣途

  小时候,在我的家乡鄂尔多斯经常听到父辈们讲述喇嘛教的故事,我们一帮孩子也常到附近的一个破旧的寺庙里玩耍。这些破旧的寺庙连同那些宗教的故事在我脑海里沉积多年之后越发变得神秘起来,我也因此对喇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又专门去了西藏。

  除了宗教音乐本身的魅力之外,我最感兴趣的是宗教的精神以及宗教和当地自然的一种关系。在我看来,天空、云彩、光芒以及寂静的夜空都为内蒙和西藏的宗教增添了强烈的色彩。我虽然不是一个教徒,但我猜想,那些行走在路上的信徒们或许在心中都会升起一首圣歌,也正是通过圣歌,教徒和自己的灵魂进行对话。

  “五月的圣途“是一首圣徒的赞歌。乐曲大部分段落由微分化的单音构成,几个重要的单音 d e g f d 则是蒙古长调音乐中的骨干音。

际之响

  灿烂,神秘,古朴和力量是西藏留给作者深刻的印象,乐曲<<际之响>>吸收了某些西藏和蒙古音乐的因素,并通过乐队剧场效果和大量的微分音处理,来构建神秘、灿烂的声响,以此来表达作着对西藏的强烈感受。

  整个乐曲贯穿了一个重要的音: “”, (“即通常所指的B音,德语发音为 ) “也是佛教<六字真言>第六个字的第一个字母。这个贯穿全曲的音表达着一种宗教的寓意。

地平线上的五首歌

Ⅰ“鸟儿的回声”。

Ⅱ“天地的对歌”。

Ⅲ“远方”

Ⅳ“云的间奏”

Ⅴ“消失的圣咏”

作品的五个乐章是五种幻想、五种梦境。

  弦乐器在高音区急速滑奏的“哨声”是第一乐章“鸟儿的回声”中最重要的主导音色,它总是在瞬息间打破由两件独奏乐器所营造出的连绵而宽广的空间,颇具活力和抒情感。

第三乐章“远方“ 应该最大可能地展示出音响的空间感,乐章的结尾处大提琴的长音和节奏是“行走的主题”。 “行走的主题”在作者的多部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云的间奏”是由弦乐器用拨片拨奏的,是一个很短的间奏曲。

  在第五乐章“消失的圣咏”中,所有弦乐拍击的声响是一片天际的鼓声。它是急迫的、嘈杂的,但也是绝对神圣的,它将直击人的灵魂。 它伴随着由两件独奏乐器不断重复演奏的一个七声音阶,消失在了地平线上。这个七声音阶是早期欧洲的宗教音乐和蒙古音乐所共有的,这个音阶在第二和第五乐章中被多次的重复,表达出一种质朴和永恒。

专辑曲目